人 工 呼 吸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 工 呼 吸

現行心肺復甦術C.P.R.使用的 人工呼吸為吹氣法,並使用吹氣面罩或甦醒球為施做工具,以避免感染,西元2000年開始,為維護救援者的安全「救援者自行判斷有感染疑慮時,可以不實施人工呼吸急救」的行為模式為大家所認可。

溺水所造成的呼吸停止症狀,幾手完全是單純缺氧因素所造成,因此在無法實施吹氣法時,運用「壓胸法」或「壓背法」人工呼吸,可以達到急救的目的。

 

一、壓胸搖臂法:

通常稱為「壓胸法」,分為下列3步驟實施

()準備階段:使溺者成仰臥,頭部後仰,使氣管打直,呼吸道暢通,在硬質地面時可運用衣物或浴巾等其他軟織物摺疊,墊在溺者背下,施救員以雙膝高跪在患者頭部前方約10公分處,雙手抓握溺者之雙手背部。

()壓縮階段:使溺者雙臂交叉平行,4隻手掌打平交疊,置於胸骨中間位置,施救員兩臂伸直,身體向前移兩臂平均用力垂直下壓,約2秒鐘。

()舒展階段:施救員下壓之後,然後上身漸漸向後仰,抓握溺者雙手由胸部向上向外擴張至手腕碰地為止約2秒。如此可舒展患者胸腔空氣自然流暢,再還原約1秒。

以上() ()步驟動作循環實施,成人每分鐘12次左右,兒童每分鐘15次左右,嬰兒分鐘20次左右為宜。

 

二、壓背抬叉法:

通常稱為「壓背法」,實施動作要領分為下列3個步驟,分別介紹如下:

()準備階段:使溺者成俯臥狀,兩臂屈疊於頭前,頭部側轉,面額枕於前。單膝跪在患者之頭部,另一腳踩在其另一肩膀邊,兩手放鬆分別置於其肩胛骨處,五指自然分開。

()壓縮階段:施救員兩臂伸直,身體向前移動,兩臂需挺直,身體向前移至兩臂垂直為止,用力下壓約2秒,如此患者胸腔之濁氣可排出。

()舒張階段:施救員當下壓之後,上身即開始後移,兩手放鬆,順其背部-腋窩─大臂─然後拉住溺者兩手肘,並將雙手肘徐徐上抬,上抬之程度以溺者之身體不離地面為原則約2秒。如此可擴張胸部,空氣自然注入,還原約1秒。

以上()()步驟動作循環實施,成人每分鐘12次左右,兒童每分鐘以15次左右,嬰兒每分鐘20次左右為宜。